健康产品产业网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健康产品产业分会主办

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卫企协的作用

作者:侨子 日期:2025-01-30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慢性病发病率上升以及居民健康意识觉醒的背景下,中国大健康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该产业涵盖医疗、保健、健康管理、养老、智能设备等多个领域,融合科技创新与消费升级,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健康产品产业分会(全国卫企协分会),在大健康产业发展及“健康中国”建设中应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华社原副总编、全国卫企协分会代会长在首届健康产业品牌企业论坛上致辞。


一、产业现状: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并行  

1、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总体规模已突破14.48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20万亿元。这一增长不仅源于传统医疗需求的刚性支撑,更得益于健康消费的多元化升级。例如,保健品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12%,智能穿戴设备用户规模超3亿,在线医疗平台年服务人次突破10亿。 

2、产业链生态逐步完善  

大健康产业已形成“研发—生产—服务—消费”的全链条布局:  

——上游:生物医药研发、AI医疗技术突破(如AI辅助诊断、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  

——中游:医疗器械制造、健康食品工业化生产;  

——下游:互联网医疗平台、健康管理服务、养老社区等。  

以迈瑞医疗、阿里健康为代表的企业,通过垂直整合资源,构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生态。

3、政策红利释放  

国家层面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明确将大健康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政府亦通过税收优惠、产业园区建设等措施吸引资本投入,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

二、核心驱动因素:需求升级与技术革命  

1、人口结构与健康意识变迁  

——老龄化加剧:截至2023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1.1%,催生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及智慧养老需求。  

——消费群体年轻化:Z世代对“治未病”的重视推动预防性健康消费,如基因检测、个性化营养方案等细分市场快速崛起。  

2、技术赋能产业升级  

——AI与大数据:AI辅助诊断系统(如腾讯觅影)可将肺结节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5%;健康大数据平台通过整合用户体征数据,提供个性化健康干预方案。  

全国卫企协分会专家委员徐宏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上介绍关爱女性企业家群体乳腺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及其临床早期筛查健康方案。

——精准医疗:基因测序成本降至500美元以下,推动肿瘤早筛、靶向治疗普及。华大基因等企业已在癌症基因检测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全国卫企协分会代表同亚经协健康委代表探讨企业家健康管理工程

——物联网与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远程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健康数据,结合云计算实现慢性病动态管理。

3、跨界融合创造新场景  

大健康产业与文旅、保险、地产等领域的融合催生新模式:健康+旅游: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吸引海外医疗消费回流;健康+保险:平安健康推出“保险+健康管理”套餐,通过降低患病风险减少理赔支出;健康+地产:泰康之家等养老社区整合医疗资源,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三、未来趋势: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重构  

1、数智化深度渗透

未来五年,AI、区块链、5G等技术将进一步重塑产业:  医疗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如达芬奇系统)普及率提升,降低外科手术风险;  区块链医疗:确保电子病历数据安全共享,解决跨机构诊疗信息孤岛问题;  虚拟现实(VR)康复:为中风患者提供沉浸式康复训练,提升治疗效果。

2、个性化健康服务爆发 

基于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的精准健康管理将成为主流。例如:营养定制:通过肠道菌群检测为用户推荐个性化膳食方案;疾病预防:利用多组学数据预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险,提前干预。

3、银发经济与普惠医疗并进  

老龄化机遇:到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规模预计达22万亿元,带动适老化产品、远程监护设备需求;基层医疗下沉: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提升,缩小城乡健康资源差距。

4、ESG导向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将更注重环境与社会责任:绿色医药:推广生物降解材料替代传统塑料医疗器械;公平可及:通过医保谈判、集中采购降低抗癌药价格,惠及低收入群体。

四、挑战与应对策略  

1、数据安全与伦理风险。健康数据泄露事件频发,需建立国家级医疗数据安全标准;AI诊断的“黑箱”问题可能引发医患纠纷,需推动算法透明化。  

2、行业标准缺失。保健品虚假宣传、基因检测结果误读等乱象亟待规范,建议加强行业准入与事后监管。  

3、区域发展不平衡。一线城市与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需通过“5G+远程医疗”实现资源再分配。  

五、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健康产品产业分会的角色与作用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健康产品产业分会作为行业的重要组织,在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分会应积极发挥以下作用:  

1、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  

分会应牵头制定健康产品的行业标准,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性,减少市场乱象。例如,针对保健品、基因检测等领域,制定明确的技术规范与监管指南,提升行业整体信誉。  

2、促进产学研合作  

分会应搭建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平台,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例如,组织行业峰会、技术交流会,促进AI医疗、精准医疗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3、加强政策倡导与行业自律  

分会应积极参与政策制定,向政府部门反映行业诉求,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同时,推动行业自律,建立诚信体系,打击虚假宣传与不正当竞争行为。  

4、推动国际化合作  

分会应加强与国际健康产业组织的交流合作,推动中国健康产品与技术“走出去”,同时引进国际先进经验与技术,提升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5、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分会应重点关注中小企业的成长需求,提供政策解读、技术培训、市场对接等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在大健康产业生态中找到发展机遇。  

六、未来展望  

中国大健康产业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转型期。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需求升级的三重驱动下,产业将向数智化、个性化、普惠化方向纵深发展。然而,数据安全、标准缺失等问题仍需多方协同解决。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健康产品产业分会作为行业的重要推动力量,将在标准化建设、产学研合作、政策倡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十年,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大健康产业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支柱,并为全球健康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艾瑞咨询等公开报告,部分案例为行业代表性企业实践。)

分会架构

会长:郑述飞        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宜榛

常务副会长:王文举     副会长:陈玉汝 李满娟 王金全 金恒峰 魏晓微 魏光良

联系人:马锁莉 电话:15911019359、13717586288 邮箱:15911019359@163.com 京ICP备2024066670号-1

©2024 北京新丝路宜之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